多措并举 为实验室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 实验室处
作者:
发布日期: 2021-10-09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党支部紧密结合部门职责,认真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树牢服务师生的宗旨意识,多措并举,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为及时排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和有重点、分层次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杜绝隐患累积效应,防止事故发生。学校专门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组,在检查工作过程中,积极宣传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对于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一方面为各实验室提供可行的整改建议并协助实验室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将安全隐患上传至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持续跟踪整改,复查整改成效,实现了从检查到整改全程留痕的闭环管理,提高了检查整改的效率,实验室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提升。
增补安全设施,夯实安全基础
针对部分学院实验室安全设施配置较为薄弱、安全硬件基础保障不牢的问题,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积极争取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根据学院需求,配置了气瓶柜、危险化学品防护柜、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消防沙箱、灭火毯等安全防护设施。统一制作了《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定期检查卡》《通风橱使用安全提示卡》《气瓶使用状态卡》《试剂标签》,从细节入手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同时,开展实验室通风系统的调研、摸排,梳理学院及实验诉求,协同后勤处有针对性的开展通风系统改造,制定通风橱使用规范,积极解决实验室通风问题。
建立特种合成实验室,为危险实验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有效解决化学相关实验存在的易燃、易爆、强腐蚀、剧毒、强刺激性等不确定性风险问题,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迅速行动,通过专家论证、市场调研,历时仅3个月建成了我校化学特种合成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一个多功能性公共实验设施平台,配有高氯酸、氢化反应、高温高压反应、臭氧化反应、氨化反应等12个特种通风柜、1台防爆冰箱和2个防火防爆安全柜,外设一个危险气体暂存间和一个师生资料查询室。气路布局科学,可实现氢气、一氧化碳、乙炔、氨气、氮气、氧气等多种实验用气的安全使用。现有功能设施能够满足化学相关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需求,可有效解决化学相关实验存在的易燃、易爆、强腐蚀、剧毒、强刺激性等不确定性风险问题,为有从事危险性化学合成实验的研发团队提供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公用科研环境。目前,实验室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下好安全先手棋
紧绷安全之弦,堵住风险点、下好先手棋,强化安全教育与宣传,着力提高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邀请校内外专家,组建实验室安全宣讲团,深入学院、实验室宣讲实验室安全知识。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大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综合应急演练、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巡展、安全知识专题培训等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系列活动,扎实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并有计划地组织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相关职能部门举办的安全管理业务培训和从业资格培训。实行实验室安全考试准入制,组织新入校师生参加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在线学习、考试,考试通过后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同时,向全校师生发放《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及《实验室安全检查规范化手册》,在每天的校园新闻广播中插入实验室安全提示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
建设信息化业务系统,增强管理服务能力
为强化实验危化品服务中心的管理及服务能力,强化管控类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监管并解决师生业务办理跑路等问题,实验室处经过充分调研和精心设计,委托专业公司开发了危化品服务中心业务系统。该系统基本囊括了危化品服务中心全部业务,在管控类危险化学品管理上可做到让用户随时随地知晓每一瓶管控类危险化学品的具体流向,解决以往管控类危险化学品离开危化品服务中心后可能出现的监管松懈等问题,同时允许用户随时查看危险化学品区域存放总量,方便用户针对重点区域加强管理;在业务审批上,将实验化品服务中心各类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无纸化和师生“足不出户”办业务。目前,该系统已完成开发和部署,将在完成校内培训及试运行后正式启用。
推进危险废物管理,守好“最后一关”
为实验室配发了危险废弃物暂存区指示牌,明确了各类实验危险废弃物的特性与禁忌,并为全校有需求的实验室配备了废液防倾撒托盘,有效保障了实验室环境与安全。改进了原有的危险废弃物回收方式,形成了每周四定时定点开展的良好惯例,并在回收过程中利用工作群及时开展信息推送,协助有需要的师生开展废弃物转移,有效杜绝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囤积产生的各类安全隐患。同时,为全面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危化品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主管部门要求在北校区建设了新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并顺利通过环评验收;针对南校区危险废弃物大量贮存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南校区新建危险废物暂存间并成功立项。通过以上措施,全面守好危险化学品在校内流转的“最后一关”,为师生人身安全及校园安全做好保障。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