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锋:共产党员的使命激励我奋勇前进
来源: 离退休处
作者: 韩清宇 杨婷
发布日期: 2021-12-10
树影憧憧,万籁寂静。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西南区公寓楼里,在散发着浓浓书香味的房间里,静谧而又安逸的环境拉开了谈话序幕。我们想象中的八十多岁的高龄似乎不能与眼前这位精神矍铄、腰板硬朗的形象画上等号,但我们知道,这便是他——袁锋教授。
他的一生,求学、育人、科研都与国家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懵懂少年时光,跌跌撞撞寻出路
1935年,袁锋老师出生在陕西周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心里一直对上学充满了渴望,但是因为家里孩子多,连温饱都是问题,更别说去上学,无奈之下,他只好辍学去种庄稼。1951年,对他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得知农校有助学金,不但能解决吃饭问题,还能圆自己的上学梦这个消息后,他毅然决然去上学。这一看似偶然的机会,却蕴藏着袁锋老师一生的必然。在农校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他热爱学习,于是在毕业后,他又抓住机遇,考到了西北农学院,学习植物保护。 从此,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他从西北农学院毕业,留校担任昆虫学的教学工作。慢慢的,他发现自己的研究到了一个瓶颈,于是为了使研究水平得到突破,就努力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的植物抗虫性方向的硕士,硕士阶段的学习让他收获很大,让他得以在学术上得到很大的进展。
1965年,国家出台了研究生论文要写在大地上的政策。袁锋老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来到湖南,深入到生产实践中,从事水稻害虫的研究。虽走遍了神州大地,但他的心里一直挂念着他的母校——西北农学院,于是他回到了西农,这一呆,竟是几十年。因为袁老师公认的一流的学术水平,他从助教,到讲师,再被破格升为副教授、教授,1990年被选为博士生导师。
坚定理想信念,辛勤耕耘结硕果
童年时期的袁锋老师,生活在消息闭塞的农村,对共产党知之甚少,直到解放之后,才知道原来小学的校长就是共产党员,校长平时对他们爱国教育做得很好。真正对共产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在大学时期。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他才真正明白了“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含义,才明白了共产主义才是最理想的社会,才知道人民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才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过程,在这个时期,他才对马列主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当他意识到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时,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童年时期的袁锋老师,因为家里穷而吃不饱饭,他深刻的体会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开始扫除文盲,穷人也有了上学的机会。作为在新社会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人,他认为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他认为他生而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
在袁锋看来,改革开放,很主要的成就就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他年轻的时候,做学问的思想太拘谨,所以对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阻力。而现在的中国,思想解放,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在太平盛世。正是由于党的坚强领导,国家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才会繁荣富强,才会给人更多的幸福感。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青春荣光
作为一名老党员,袁锋对于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总有着自己一份独特的感悟,以“爱国敬业、勤奋不懈、诚信团结、求实创新”来激励自己,也希望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袁锋老师以他的亲身经历,表明机遇左右着人生轨迹的转换,他靠着国家政策良性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繁荣富强造就四次主要机遇,而最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德学师范”。爱国教育是大学生教育最基本的,要明白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富强基础上的,人只有有大的目标、大的动力,才不会深陷泥沼,暗自堕落。与爱国联系起来才有宏大的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与工作、学习、生活相联系,那么人生将会有巨大的意义。做学问需要多读书、寻时间、善思考、会专注、同协作、求创新,他曾说过“ 由小农民登上大学讲坛,体会最深的是机遇和勤奋。机遇固然重要,但只是国家与人民为青少年成长提供的台阶或扶手,只有持续勤奋才是到达一个又一个事业巅峰之本”。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